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是否谤法者决定不能往生? 返回

是否谤法者决定不能往生?

  


观经四帖疏 44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九)下品下生

【次就下品下生位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七:】

 1.总明告命 

【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总明告命。】

 2.辨定其位 

【二、从“下品下生者”者,正明辩定其位,即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

 3.简机造恶轻重之相 

【三、从“或有众生”下,至“受苦无穷”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造恶轻重之相。即有其七:

一、明造恶之机;

二、明总举不善之名;

三、明简罪轻重;

四、明总结众恶,非智人之业;

五、明造恶既多,罪亦非轻;

六、明非业不受其报,非因不受其果,因业既非是善,果报焉能不苦也;

七、明造恶之因既具,酬报之劫未穷。】

 ①辨五逆谤法能否往生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

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

问:在四十八愿里说到,唯除五逆和谤法两类不能往生,而在这部《观经》下品下生文当中,却简除谤法而摄受五逆,这里有什么含义?

【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回答:四十八愿当中简除了五逆和谤法两类,这是从抑止门或遮止门来说的。

因为这两种业障碍极重,如果造了直接入阿鼻地狱,在历劫当中无时无刻不恐怖、受苦,没办法脱出。如来恐怕众生造这样的两种罪过,所以以方便语遮止说,你们造这两种罪就不能往生,其实也不是不摄受。

【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

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

本经的下品下生当中取五逆除谤法,因五逆罪已经造了,不可抛弃让他流转,还是发起大悲要摄取他往生。

其次谤法的情形,也是在还没有造的时候就遮止说,如果你谤法的话,就不能往生。这也是就没有造业的情况来说的。

如果他已经造了谤法,还能够回心愿往,还是摄受他能够往生净土的。
 ②谤法者生到净土后的情形 

【虽得生彼,华合经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

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

二者不得听闻正法;

三者不得历事供养。

除此已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虽在华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此义就抑止门解竟。】 

 4.闻法念佛,得蒙现益 

【四、从“如此愚人”下,至“极乐世界”已来,正明闻法念佛,得蒙现益。即有其十:

一、明重牒造恶之人;

二、明命延不久;

三、明临终遇善知识;

四、明善人安慰教令念佛;

五、明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

六、明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

七、明念数多少,声声无间;

八、明除罪多劫;

九、明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

十、明去时迟疾,直到所归之国。】

 5.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五、从“于莲华中满十二劫”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6.华开已后得益有异 

【六、从“观音大势”下,至“发菩提心”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有异。即有其三:

一、明二圣为宣甚深妙法;

二、明除罪欢喜;

三、明复发胜心。】

 7.总结 

【七、从“是名”已下,总结。】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下品下生竟】


 


【赞云:

下辈下行下根人,十恶五逆等贪瞋。

四重偷僧谤正法,未曾惭愧悔前愆。

终时苦相如云集,地狱猛火罪人前。

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

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

三华障重开多劫,于时始发菩提因。】

赞颂到:下辈下行下根人,指的是生前造作十恶五逆等,处在很深重的贪嗔烦恼当中,造下了四重罪、偷僧物罪、谤法罪。但是从来不起惭愧,悔除过失。临终的时候,苦相如云般集聚,地狱的猛火已经现在罪人心前。

这时,忽然幸遇了往生善知识,紧急地劝导他专称弥陀名号。当他念佛时,化佛菩萨寻声赶到,一念倾心就入了极乐宝莲。这三品人,由于昔日的深重业障,在花中需要经过多劫才能开放。花一开,蒙菩萨说法,才发起菩提心。

【上来虽有三位不同,总解下辈一门之义竟。】

 

正宗分总结


【前明十三观以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

后明三福九品名为散善,是佛自说。

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解正宗分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下品下生者是什么样的根机?临终往生情形如何?

2、生到了净土,闭合在花苞时,有哪三种障碍?又有何利益?

3、在四十八愿里说到,唯除五逆和谤法不能往生,而在这部《观经》下品下生文当中,却简除谤法而摄受五逆,是什么原因?是否谤法者决定不能往生?


REVIEW
往期 精彩 回顾

观经四帖疏 01

观经四帖疏 02
观经四帖疏 03
观经四帖疏 04
观经四帖疏 05
观经四帖疏 06
观经四帖疏 07
观经四帖疏 08
观经四帖疏 09
观经四帖疏 10
观经四帖疏 11
观经四帖疏 12
观经四帖疏 13
观经四帖疏 14
观经四帖疏 15
观经四帖疏 16
观经四帖疏 17
观经四帖疏 18
观经四帖疏 19
观经四帖疏 20
观经四帖疏 21
观经四帖疏 22
观经四帖疏 23
观经四帖疏 24
观经四帖疏 25
观经四帖疏 26
观经四帖疏 27
观经四帖疏 28
观经四帖疏 29
观经四帖疏 30
观经四帖疏 31
观经四帖疏 32
观经四帖疏 33
观经四帖疏 34
观经四帖疏 35
观经四帖疏 36
观经四帖疏 37
观经四帖疏 38
观经四帖疏 39
观经四帖疏 40
观经四帖疏 41
观经四帖疏 42
观经四帖疏 43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